消費者對新興消費領域維權途徑的認識與使用情況調查問卷。
1. 您的年齡:
18-25歲
26-35歲
36-45歲
46-60歲
60歲以上
2. 近一年內您在以下新興消費場景中是否有過消費?
直播電商(如抖音/淘寶直播購買數(shù)碼產品、美妝等。)
智能硬件(如智能家居、可穿戴設備,AI機器人。)
虛擬服務(如游戲抽卡,數(shù)字藏品、云會員。)
在線教育或醫(yī)療(付費課程、遠程問診)
其他深圳特色新興消費(如跨境電商保稅商品。
3. 您在上述消費中的月均支出約為:
200元以下。
200~500元。
500~1000元。
1000~3000元。
3000元以上。
4. 近一年內您在上述消費場景中是否遇到過以下問題?
直播電商:商品與直播描述不符,(如保稅正品實為仿品,售后推諉 主播與商家互踢皮球。
智能硬件:功能虛假宣傳,(如ai安防失效、維修周期過長超過15天。
虛擬服務:游戲抽卡概率造假、數(shù)字藏品平臺跑路。
在線服務:課程停更未退款、平臺擅自提高會員費。
其它(請注明場景及問題)
5. 您認為新興消費糾紛的突出特點是?
線上交易為主,舉證更難,(如直播回放過期、聊天記錄易丟失。
跨境/虛擬商品維權,管轄界定模糊,(如保稅商品售后歸屬。
新興領域監(jiān)管規(guī)則滯后,(如數(shù)字藏品暫無明確維權依據。
其它
6. 您是否了解新興消費維權途徑?
線上投訴平臺:通過“全國12315”APP或小程序投訴。也可利用第三方投訴平臺,如“黑貓投訴”
政務相關渠道:通過“國家信訪”公眾號進行網上信訪,點擊投訴請求填寫信息
社交媒體維權: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,@相關平臺官號或本地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,曝光消費侵權行為
借助科技手段:部分地區(qū)運用大數(shù)據分析消費者投訴信息,
多元解決機制:引入公益訴訟,針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提起訴訟,
均不了解
7. 您是否了解針對新興消費的維權舉措?(如直播電商合規(guī)指引、智能硬件三包擴容等。)
知道,且了解具體內容。
聽說過,但不了解細節(jié)。
完全不知道。
8. 您認為解決新興消費糾紛最有效的渠道是?
商家/平臺自有客服(如直播平臺放心購維權。
所在區(qū)域的消委會
全國12315平臺
其它
9. 當您遇到新興消費糾紛時,實際采取的行動是?
向商家平臺客服投訴。(請注明是否成功
通過所在市的消委會315消費通投訴。(請注明是否成功。
通過12315平臺投訴商家。(注明是否成功。
因流程復雜,舉證難、金額小,放棄維權。
其它
10. 您認為維權成功的關鍵因素是?
保留關鍵證據:在線上進行的交易記錄、聊天記錄、宣傳頁面截圖等重要證據的保留
熟悉相關法律法規(guī):了解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等,清楚自身權益
選擇合適維權途徑:優(yōu)先嘗試平臺或企業(yè)官方投訴渠道
其它
11. 若放棄維權,最重要的原因是?
不知道線上維權的具體操作步驟。
新興消費證據難保留,如智能硬件故障無書面憑證。
覺得所在地維權流程比其他城市更復雜。
不清楚所在地對虛擬跨境商品的賠償標準。
其它
12. 您希望在新興消費維權方面補充哪些措施?
發(fā)布《新興消費維權指南》
優(yōu)化線上維權功能,如增加直播糾紛一鍵舉證入口。
擴大智能硬件三包范圍,如包含AI軟件故障。
建立新興消費黑名單,公示違規(guī)商家并限制經營。
其它
13. 您最需要所在地維權科普內容是?
線上維權的 step-by-step 操作教程
不同新興場景的舉證要點(如直播需存哪些截圖、智能設備需留哪些記錄)
所在市關于虛擬商品/跨境消費的賠償細則
所在市的消委會調解成功的本地案例(如數(shù)字藏品退款案例)
14. 您認為哪種科普方式最易讓您接受?
維權APP彈窗提示(打開時推送維權小貼士)
所在地的本地生活號(如“深圳大件事”)的圖文教程
商場/地鐵站的“消費維權”宣傳屏(短視頻形式)
其它
關閉
更多問卷
復制此問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