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丹心映照鄉(xiāng)土路,薪火相傳有繼承”問卷調查
您好!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紀念館作為傳承紅色基因、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陣地,正探索“紅色文化+普通話推廣”的融合路徑,以更廣泛、精準地傳播紅色故事。為了解公眾對兩者融合的需求與建議,特開展本次調查,希望能傾聽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。問卷答案無對錯之分,您的真實想法對我們至關重要。問卷大約需要3分鐘填寫,再次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!
1. 您的身份
本地市民
外地游客
中小學生
大學生
志愿者/工作人員
其他
2. 您日常主要使用的語言
僅普通話
普通話為主,偶爾用方言
方言為主,偶爾用普通話
僅方言(請注明方言:______)
3. 您對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的歷史(如成立背景、抗戰(zhàn)貢獻)了解程度
非常了解
比較了解
一般
不太了解
完全不了解
4. 您在紀念館獲取紅色信息的主要方式
講解員口述
文字展板
語音導覽(含方言/普通話)
多媒體影片
紅色主題活動(如故事會、情景?。?/label>
其他
5. 您最感興趣的紅色文化互動形式是
革命故事情景劇(語言表達類)
紅色詩詞朗誦會
歷史知識問答(需語言作答)
其他
6. 你認為當前紅色文化傳播中,語言因素對理解的影響
很大(方言講解/口音重導致信息斷層)
一般(部分細節(jié)需反復確定)
較?。ㄎ淖州o助可彌補)
無影響
7. 您在參觀時,是否因語言問題(如方言講解、口音重)影響理解?
經常影響
偶爾影響
從不影響
8. 您是否認同“用普通話講述紅色故事,能讓更多人(尤其是外地訪客)理解”?
非常認同
基本認同
無所謂
不認同
9. 您認為“紅色文化+普通話”融合的最佳場景是?
講解員用標準普通話講解
紅色故事普通話朗誦比賽
青少年用普通話復述革命故事
語音導覽增設普通話標準發(fā)音
其他
10. 在紅色文化活動中,您認為普通話推廣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是?
本地訪客習慣用方言交流紅色記憶,對普通話推廣有抵觸
普通話講解可能淡化紅色文化中的地域特色(如方言口號、本地革命俚語)
老年群體因普通話能力有限,參與活動的門檻高
活動形式與紅色主題脫節(jié),變成單純的“普通話培訓”
其他
11. 紀念館在服務適配性上的主要不足是?
未考慮老年群體的方言習慣,講解全用普通話
外地游客缺乏普通話輔助的細節(jié)解讀(如本地歷史詞匯)
青少年活動中,普通話互動設計生硬,吸引力不足
無明顯不足
12. 您認為在紅色文化傳播中,普通話推廣的“度”最難把握在什么地方
既要推廣普通話,又要保留地域紅色語言遺產(如革命時期的方言記錄)
既要保證講解規(guī)范,又要避免過于生硬,失去故事感染力
既要覆蓋多數(shù)人,又要兼顧少數(shù)方言使用者的需求
13. 對于習慣方言的本地訪客(如老年人),您認為應如何平衡?
提供"普通話講解+方言字幕"
每日設1-2場方言輔助講解
保留方言版紅色歌謠等特色內容
其他
14. .您認為將紅色文化與普通話推廣融合的最佳方式是什么?
在講解紅色歷史故事時,注重普通話的標準發(fā)音和生動表達,同時融入語言學習小知識
開展紅色主題的普通話演講比賽、朗誦會等活動,鼓勵游客參與
制作紅色文化宣傳資料(如宣傳冊、視頻等)時,采用普通話配音和字幕,方便不同地區(qū)游客學習
培訓紅色文化講解員時,加強普通話水平和講解技巧的提升,打造優(yōu)質講解隊伍
開發(fā)基于紅色文化的普通話學習課程或APP,線上線下結合推廣
其他(請注明)____
15. 您認為在紅色文化場所推廣普通話的意義在于?
消除語言障礙,讓不同地區(qū)觀眾更好理解紅色故事
增強紅色文化的統(tǒng)一性傳播,強化民族認同感
提升公眾語言素養(yǎng),助力文化傳承
其他
16. 對于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紀念館未來開展“紅色文化+普通話推廣”融合實踐活動,您還有哪些其他寶貴的意見或建議?
關閉
更多問卷
復制此問卷